华为支付基于小艺智能体平台开放插件给智能体使用实践落地
构建思路
华为支付业务在AI时代,积极拥抱面向Agent智能体的开放形态。当前业界存在的MCP协议的能力开放已成为行业事实标准。智能体开放平台也百花齐放的涌现出现。华为支付的能力,内置于华为手机系统之中,优先考虑基于小艺智能体平台做能力开放。
华为支付的开发者对接,涉及端云接口的交互。端侧接口考虑接入小艺的意图框架,云侧接口考虑提供MCP云插件。由商户开发者编排成工作流。将工作流绑定在智能体中,当识别到特性意图时,执行工作流。
先基于华为支付和小艺智能体平台已有的能力,摸索出开发者及用户能做到最优体验,再考虑额外构建补齐的能力。
demo演示构建方案1【华为支付基于存量http接口提供云插件】:
实现方案说明
华为支付云插件归属华为支付主体
支付工作流搞成一套通用模板提供给开发者,由小艺智能体平台提供。
AI Agent由开发者/商户开发,自己的业务逻辑包装成云插件后提供给自己的AI Agent使用。
预研实践关键节点:
工作流构建思路
按照流程,需要两个云插件,然后使用其他的节点做一些基础的参数提取整合,编排出工作流。

构建华为支付云插件
新增了华为支付的4个基础的云侧接口工具,分别用于预下单、退款、支付查询、退款查询。
小艺智能体平台上的“插件”能力需要企业账号才能使用,个人账号不支持构建插件。
构建的云插件工具:

相关接口API定义:
构建插件时,需要调试通过才能上架。在接口调试阶段,使用验证商户构造数据,是能够正常完成商户鉴权,得到正确的业务响应的。
关键依赖:测试商户数据,以及相关签名工具。
商户签名逻辑
商户签名属于定制逻辑,小艺智能体平台不具备该能力。平台上的“代码插件”,也不支持引入三方包进行进行签名。尝试了在线签名的接口工具,以及自己搞了个在线demo工具,包装成商户签名的插件,但是在验证工作流时,都一直出现验签失败的报错。
最后通过在线debug抓包的方式,发现小艺智能体平台会在调用云插件时,额外增加相关入参。导致调用到华为支付插件时,接口验签不过。
关键依赖:智能体平台上提供签名算法,或商户自行实现签名算法。
关键成果:
最终这个demo演示的技术方案无法走通。
但同时也发现了关键的阻塞点:小艺智能体平台会往body里塞其他的公共参数进去,导致商户请求验签不过。
后续可以考虑华为支付设计提供新的鉴权方式(不对http请求body里的全报文进行加密),或者由小艺智能体来适配实现商户的签名算法。
demo演示构建方案2【商户服务器对接华为支付,自行执行构建云插件】
实现方案说明
该方案下,华为支付无改造无工作量,AI Agent开发者开发者/商户自行完成对接。
从华为支付的开放视角来看,和标准的开放能力一致。
工作流构建思路
做了一个手机充值缴费的工作流,完成充值支付和订单查询两个功能,其他场景则默认走大模型对话聊天。
见如下状态图:
小艺智能体平台上构建的工作流截图:

构建商户云插件

关键依赖:
这里需要依赖一个商户demo服务器。商户demo服务器内完成和华为支付的云侧接口的订单下单和查询接口对接。
关键成果:
小艺智能体上构建的手机充值AgentDemo演示视频.mp4
该演示方案在小艺智能体平台可以走通,最终将工作流关联到智能体上,完成了支付和查询的功能对接。
录屏中,虽然使用了H5Url的支付链接,但该H5Url链接在鸿蒙单框架上关联了paymentKit的deeplink,因此整个过程中也没有真的跳转到H5页面去支付,而是走的paymentKit拉app收银台进行的支付。这也是充分利用了鸿蒙生态的优势。
华为支付提供端插件
和临时演示构建方案2【商户服务器对接华为支付,自行执行构建云插件】基本一致,只不过在预下单之后,将prepayId包成orderStr去调用华为支付端插件。
实现方案说明:
插件工具对应在端侧文件配置:
https://developer.huawei.com/consumer/cn/doc/service/plugin-to-terminal--configuration-0000002304996021
小艺智能体平台上创建端插件:https://developer.huawei.com/consumer/cn/doc/service/create-side-plug-in-0000002304996017
设置为前端执行的插件工具,会触发InsightIntentExecutorImpl类方法的onExecuteInUIAbilityForegroundMode方法执行,在方法内匹配对应的意图名称(插件工具名称)后,实现自定义的业务逻辑代码。
onExecuteInUIAbilityForegroundMode方法中的参数name对应意图名称(插件工具名称),param对应插件输入参数,可以调用pageLoader.loadContent方法加载页面文件。
端插件工具的名称和版本号一定要和insight_intent.json文件中的intentName、intentVersion匹配。
基于官方指导文档说明,主要是为端侧开发能力新开一个入口。一个端侧开放的代码适配在100行以内,纯开发耗时可以在1天内完成。成本还是较低的。
智能体的agentId获取
在华为支付的一个开放能力里(鸿蒙通用收银台),需要获取到应用appId数据,然后去运营管理台中获取该appId下配置的其他三方支付方式。
在该开放能力下,我们需要获取到小艺App里开发者构建的智能体的agentId。用于编排管理三方支付方式。
对应的技术方案agentId传递,以来小艺智能体平台团队适配开发。方案如下:


——小艺App获取开发者智能体agentId并向下传递的安全性,由由小艺App侧保证。系统意图框架传递AgentId到paymentKit的安全性,由系统意图框架保证。paymentKit需校验小艺App包名,仅信任从小艺App调用过来的agentId。
关键成果
本地可以快速验证。基于生产环境快速出包完成本地安装,再基于agent demo做真机测试。将展示h5支付链接的动作换成直接唤起华为支付收银台。可以免去用户点击的动作。效果如下:
小艺内智能体直接拉起华为支付完成支付.mp4
华为支付提供云侧MCP能力?
基于前文demo演示构建方案1和2,我们对应也有两种MCP能力的提供方式。一种是华为支付直接提供MCPServer接口,另一种是我们支撑商户构建自己的MCPServer能力。 这里的抉择会在其他文章中单独分析记录。
根据预研得到的一些信息,我们需要解决商用过程中的一些实际落地的方案问题:
- 云侧开放接口鉴权改造 ——根据业界其他三方支付的实现对标,新构建的MCPServer接口不是传递商户签名信息,而是直接传递商户私钥信息。这里存在极高的安全风险。后续在其他文章中单独分析记录。
- AppId管控机制适配调整。—— 智能体目前不检验appId。短期过渡期间。也暂不构建agentId校验的机制。白名单管理。后续在其他文章中单独分析记录。
这种场景下,目前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,大家可以留言讨论。
小艺智能体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反馈:
记录于20250710
- 工作流无法调试,无任何报错或提示:
该问题是小艺智能体平台的前端未做好工作流的合法性校验,后端出现了未知报错。 具体情况需要拉小艺智能体平台的人看日志排查。 这个对用户的体验影响极差! 用户自己完全没有排查手段。 - 工作流中请求云侧插件,会额外增加平台参数到报文中:
这将导致云侧插件的body全报文签名验签机制无法跑通。 对于需要签名的安全机制,得调整鉴权方案。 - 工作流里没有版本记录的功能,不小心无操作就会丢失之前的错误 【使用不便】
- 平台里操作的过程中,长时间编辑,最后保存时会出现会话失效,然后页面被刷新 【使用不便】
附:
小艺智能体平台工作平台:https://developer.huawei.com/consumer/cn/hag/hagindex.html?isInFrame=true&lang=zh_CN#/
小艺智能体平台指导文档:https://developer.huawei.com/consumer/cn/doc/service/developer-guide-0000002305014457
小艺智能体上构建的手机充值AgentDemo演示视频.mp4
插件工具对应在端侧文件配置:
https://developer.huawei.com/consumer/cn/doc/service/plugin-to-terminal--configuration-0000002304996021
小艺智能体平台上创建端插件:https://developer.huawei.com/consumer/cn/doc/service/create-side-plug-in-0000002304996017
